
申报作品
立即申报

使用省级平台申报的地区及联系方式(不使用全国申报平台申报):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教育和创新服务中心
联系人:赵老师 0471-6936250
吉林省
吉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联系人:郑老师 0431-85261363
浙江省
浙江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联系人:王老师 0571-82347773
福建省
福建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联系人:林老师 0591-83341749
山东省
山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联系人:朱老师 0531-86952560
河南省
河南省科普中心(河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联系人:郝老师 0371-65700207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广西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联系人:杨老师 0771-2809218
四川省
四川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联系人:杨老师 028-85212399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人:赵老师 089-16835245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科技馆(宁夏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联系人:赵老师 095-15085155
香港特别行政区
香港新兴科技教育协会
联系人:洪老师 852-28696603
使用全国平台申报的地区及联系方式(网址:https://yxj.cacsi.org.cn/)
北京市
北京科学中心
联系人:曹老师 010-83059934
天津市
天津科学技术馆(天津市青少年科技中心)、天津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联系人:马老师 022-87898875
河北省
河北省科学技术馆
联系人:陈老师 0311-86064188
辽宁省
辽宁省科学技术馆
联系人:刘老师 024-23785515
黑龙江省
黑龙江省科普事业中心
联系人:陶老师 0451-82650260
上海市
上海市青少年科普促进会
联系人:方老师 021-53881008
江苏省
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联系人:伊老师 025-86670728
安徽省
安徽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联系人:杨老师 0551-65312232
江西省
江西省科学技术馆
联系人:简老师 0791-86500371
湖南省
湖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
联系人:库老师 0731-88228507
海南省
海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联系人:王老师 0898-65340396
重庆市
重庆市科协科技服务中心
联系人:盛老师 023-63659911
贵州省
贵州科技馆
联系人:罗老师 0851-85831006
云南省
云南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联系人:杜老师 0871-65178382
陕西省
陕西省青少年科技交流中心
联系人:王老师 029-87259438
甘肃省
甘肃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联系人:王老师 0931-6184272
青海省
青海省科学技术馆(青海省青少年科技中心)
联系人:潘老师 0971-6273694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门青少年科普教育协会
联系人:徐老师 00853-62193231
中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协会
联系人:刘老师
邮 箱:kjzy@cacsi.org.cn
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技术支持
联系人:翟春新
手 机:15611334767
第十五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申报指南
一、申报时间
2025年6月1日-8月31日为作品申报和省级活动组织阶段(各省具体时间见省级通知)。参加活动的申报作品根据所在省通知进行作品的申报。
*系统请用电脑登录,暂不支持手机登录。
二、申报流程
1.作品信息
*省份、作品名称、作品简介、脚本文件(一定是pdf格式,小于30M)、作品类别、组别(组别分为小学组、中学组、大学组)、完成时间及是否为团队创作为必填项。
*如作品有两名辅导老师,请填写前辅导老师做好沟通,避免作品重复提交。
2.作品信息
*填写作品简介时,计算机程序计算字数是按照字符来计算的,包括标点、换行、空格,每个均占用1个字符,所以实际能填写的汉字少于200个。
3.作者信息及辅导教师
*个人作品1人,团体作品小于等于5人。
*填写学校信息必须为学校全称(以学校公章名称为准)。
*辅导教师非必填项,如需填写最多添加小于等于2名辅导教师。
4.上传视频
*视频、视频封面及海报为必须上传内容。
5.上传著作说明
*上传前请核对好所填信息,与系统填写内容是否一致。请上传所有作者签字后pdf格式。
*每页信息填写完成后如不进入下一步请先点击绿色保存按钮进行保存,否则再次进入时需要重新填写。点击“保存并下一步”才能进入下一步。
6.提交
*最后提交时可以点击上一步核对所提示信息,提交后将无法修改。如错填、漏填或存在虚假信息,产生的一切后果均由本人负责。
三、参加对象
1.全国各地在校大学生(含高职)、高中生(含中职)、初中生和小学生均可个人或团队形式报名参加。
2.活动接受个人或集体申报。每项作品辅导教师不得超过2人,主创人员不得超过5人,且不得中途更换或跨组别组队。每位学生在当届活动中仅限申报1件作品。
3.科普动画类与科学家主题剧目类作品仅限大学生(含高职)和高中生(含中职)申报。
四、作品类别
本次活动作品类别分为四大类,鼓励青少年围绕生活现象、科学原理、科技实践和科学家事迹进行创意表达:
(1)科学探究纪录片:以真实的科学探究过程为核心,运用科学方法解读自然现象或社会问题,内容必须基于事实,不得虚构,通过艺术化的影视手段展现科学探索的魅力,引发观众对科学的思考。
(2)科学微电影:围绕具有科学价值的主题创作剧情短片,需包含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等要素,注重剧本创作,讲好科学故事,兼具观赏性与教育意义。
(3)科普动画:采用简洁、生动、富有创意的艺术表现形式,围绕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或抽象科学知识进行动画创作,增强趣味性和传播力。
(3)科学家主题剧目:以科学家为主题,展现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人生历程、科研精神、创新思维、家国情怀等,形式为话剧、音乐剧、舞剧、情景剧等舞台剧。
五、作品要求
(1)思想性:作品内容健康向上,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民族文化传统与公共道德,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品应传递积极向上的信息,弘扬科学精神和社会正能量。
(2)原创性:作品由学生自主选题并独立创作完成,无版权争议。严禁抄袭或剽窃他人作品,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
(3)科学性:作品围绕活动主题展开创作,内容真实、论据充分,材料、数据及结论科学可靠,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视角诠释科学现象或问题,确保内容的准确性。
(4)艺术性: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注重画面构图、色彩搭配、音效设计等方面的表现力。通过富有创意的艺术手法,增强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使观众在欣赏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5)完整性:作品需具备完整的声画要素,能够有效传达理念、阐释科学知识。叙事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情节完整,确保观众能够顺畅理解并接受所传达的信息。
六、提交要求
1.时长:科学探究纪录片时长4-8分钟,科学微电影时长4-8分钟,科普动画时长2-4分钟,科学家主题剧目时长为20-25分钟。
2.格式:作品采用MP4格式文件。画面比例为4:3,分辨率为720×576(像素);或画面比例16:9,分辨率为1280×720(像素),建议视频码流(单位时间的数据流量)在2000-2500Kbps之间为宜。每项作品须提交作品封面图1张(jpg格式,横版4:3,分辨率为640*480像素,大小1M以内)和作品的创意设计宣传海报1张(jpg格式,竖版2:3, 分辨率为2000*3000像素,大小3M以内)。
3.质量:作品画面清晰,层次分明,色彩自然,无跳帧、漏帧现象。声音和画面同步,音量适中,不失真,无明显过大过小或时大时小,无明显背景噪声。作品配音应采用普通话,音质清晰。如内容需要采用方言或民族语言,须加同期字幕,字幕大小适中,不能出现错别字。
4.摄制过程与作品内容中,如出现以下情况的,不予评审:
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伦理道德、民族习俗或宗教信仰。
②.存在人身、公共安全隐患。
③.对动物、植物造成恶意伤害。
④.对环境或文物造成破坏。
七、注意事项
1.申报前请务必仔细阅读活动实施办法,申报时严格按照系统提示进行操作。
2.活动组委会只接受在线申报,无需邮寄纸质申报书和申报材料。
3.推荐表和著作权声明表须在线填报并打印,然后提交包含完整签字、盖章的扫描版。
4.申报者应注意保管好用户名和密码。
5.申报者应保证网上申报内容真实、准确、无误。因申报信息不准确造成的影响,由申报者自己承担责任与后果。
6.关于类别以及年级选择,请申报者认真阅读实施办法,按照申报作品的内容进行选择。因作品分类或年级申报错误而对活动结果造成的影响,将由申报者自己承担相关责任。
7.入围终评的作品,如需要提供源文件格式,组委会办公室将与作者联系上传。
8.审查中如发现申报材料存在问题,组委会将视情通知申报者限期进行修改。如涉及推荐表和著作权声明表内容修改,申报者需重新打印,签字盖章后扫描上传至申报平台。
9.申报者应合理安排在线申报时间。临近截止时间,由于申报集中可能会出现网络拥堵,导致无法按时完成申报。如错过申报时间不提供补报。
网络技术咨询:翟老师 15611334767